住建部:2022年无资质承揽工程将会给予通报,并罚款!
做工程想在工程行业持续发展,建筑资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没有资质的企业在建筑市场将寸步难行。随着建筑市场秩序的不断完善,以前那种没有资质还能接工程的好事一去不复返了。
2020年12月住建部印发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中明确: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坚持放管结合,加大资质审批后的动态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和“互联网+监管”模式,强化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责任落实,加大对转包,违法分包,资质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强化事后责任追踪,对负有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责任的企业,人员依法严厉追踪法律责任,资质改革后没有资质的建筑企业还能接工程吗?
建设部近些年每年都会发布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出情况通报,包括今年也发布了关于开展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的通知!
2022年3月29日,住建部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的通知》,内容要点如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房屋市政工程
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的通知
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大力整顿违反建设程序行为。建设单位要严格遵守招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做到应招尽招,不得规避招标。建设单位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依法办理施工安全监督手续,并取得施工许可证,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和造价,不得使用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不得“边审查、边设计、边施工”。
大力整治发承包违法违规行为。建设单位要依法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不得肢解发包、指定分包。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依法承揽工程,不得围标串标、无资质或超越资质范围承揽业务,不得转包、违法分包、挂靠、出借资质。建设单位应将质量检测业务依法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质量检测机构,质量检测机构应出具真实准确的检测报告。
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给予罚款、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证书等相应行政处罚。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企业和人员,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加大处罚力度。加强安全信用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及时曝光违法的单位和个人,公开处罚信息。
深入推进“两违”专项清查工作。各地要抓紧完成“两违”专项清查,重点对建造年代较早、长期失修失管、违法改建加层、非法开挖地下空间、破坏主体或承重结构的房屋,以及擅自改变用途、违规用作经营(出租)的人员聚集场所优先排查。对于排查发现的违法建设,要及时采取措施,分级分类妥善解决。要全面排查建筑立项、用地、规划、施工、消防、特种行业等行政许可手续办理情况,对发现的违法违规审批问题,严格按照法定责权,依法依规实施整改。
工作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2年4月1日—4月15日)
地方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动员部署治理行动,并于2022年4月15日前,通过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将实施方案报送我部。
(二)排查整治阶段(2022年4月16日—2022年12月)
地方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本通知和本地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治理行动。要围绕治理行动重点任务,于2022年7月底前,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房屋市政工程在建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及时整改;2022年9月底前,要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情况“回头看”,对前一段工作实施层级检查和重点项目抽查。我部将适时对各地房屋市政工程治理行动工作情况开展督查。
(三)巩固提升阶段(2023年1月—2023年12月)
地方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持续开展治理行动,采取全面排查、重点抽查、层级督查等方式,巩固隐患排查治理成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完善本地区施工安全监管政策措施,推动治理机制常态化、制度化。